供销社具有农产品聚集、产地预冷、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公共冷链设施,在畅通农产生鲜品进城通道、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雪人股份为浙江、山东等省市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冷链物流项目提供冷链物流运输制冷设备产品和服务,全面覆盖了农产品冷链运输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01什么是供销合作社?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行政级别为正部级。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业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受国务院委托,担负着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的经营、储备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等职责。
供销合作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民营经济发展逐渐淡出,但依然在基层流通体系中有巨大的体量。截至2020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的连锁配送企业有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
02供销社“重出江湖”,释放了什么信号?
在中国最广袤的农村,供销社仍然在贡献着自己的价值。
农产品流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关系着千家万户,也关系着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
但由于缺乏足够利润吸引投资,大部分农产品产地在冷链“最初一公里”依旧存在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供销合作社通过增加投入,优化布局,补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从这个维度,我们更能认识供销社的使命。
2022年2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落实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供销合作社任务分工的具体举措。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基本构建起骨干网、省域网、区域网与信息平台相互交织、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将建成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到2025年,全系统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国家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时点,重启供销社的意义重大。农村供销社为基层流通的毛细血管,在保供给、稳定物价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社会资本无法自发推动的两项改革难点,均能通过供销合作社来完成。
第一、供销合作社一手连接农产品产地,一手连接销售市场,掌握着第一手信息和资源,能更加合理构建冷链全链条网络,防止投资不平衡和局部过剩。
第二、国家双碳目标任务艰巨,传统冷链投资方往往不重视环境保护,非行政手段的环保倡议不足以推动冷链行业的绿色发展,需要有担当的企业带头推动冷链低碳绿色化变革。
国家层面推动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建设,强化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构农产品集散地冷链物流枢纽建设,补全区域冷链物流销配设施建设,创新冷链物流生态建设的任务顺理成章的落在供销社的肩膀上。绿色化,节能化,高效化的绿色冷链,这些与冷链运营短期结果非强相关的未来指标,可通过供销合作社来承接。
“供”和“销”的流通顺畅是供销社的“老本行”,在新形势下,供销社的“重出江湖”,代表了国家层面对冷链规划的布局,对双碳的大目标的考虑。
03冷链建设发展与雪人视角
冷链是一个不能间断的链,一方面做到跨越时空界限,将新鲜食材供应到百姓餐桌。另一方面,冷链通过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
通过多级冷库以及全程冷链运输与配送,冷链实现着新鲜农产品田间地头和终端消费场所的无缝对接。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新鲜的产品,种植户不必再为经营风险担心,种植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了。
雪人股份在冷链运输配送中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应用经验。从螺杆式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等产品到冷库建设方案,全面覆盖冷链“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满足着不同体量、不同场景下的冷藏储存使用需求,服务包括农副产品与食品制造商、生鲜电商、商超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客户提供从田间地头农产品预冷、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城市配送、终端消费等冷链全环节的温控解决方案。
目前,制冷已经占到全社会总电耗的15%以上,但中国冷链市场依旧是小而散的非标工程市场———标准与监管尚不健全,冷冻冷藏设施能耗降低潜力巨大。氟制冷剂作为典型的温室气体,在中国冷链市场却是普遍应用的制冷剂。
为达到双碳目标,健康布局冷链行业全产业链和助力冷链绿色化发展,雪人在温控保障和碳减排两个目标上共同发力,充分发挥雪人旗下“SRM”与“Refcomp”两大国际领先的压缩机品牌高效、环保、安全的优势,在氨制冷、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上不断创新,为行业发展创建造示范样板。
未来,雪人股份将助力供销社建设产地预冷、食品加工、中央厨房、仓储物流等设施,并且提供冷链物流运输制冷设备,保障运输过程的温度控制,全力补齐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冷链物流体系短板,推进冷链绿色化发展。